土壤養(yǎng)分的測定是指導科學種田的一個重要方面, 通過測量土壤中氮數據、磷事關全面、鉀的含量, 再根據(jù)不同作物的需肥規(guī)律, 計算施肥量, 就可做到科學施肥, 減少浪費和污染, 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傳承。若利用常規(guī)的化學分析方法來測定氮等特點、磷建言直達、鉀,則需要設施齊備的實驗室, 在農村基層很難辦到將進一步。用氣相色譜儀雖可快速準確測定, 但因儀器造價高充分發揮,測試成本高, 目前還很難全面推廣。
土壤養(yǎng)分檢測儀使用時需要注意下面的要點:
(1)采樣前的準備工作:采樣前必須了解采樣地區(qū)的自然條件(母質成就、地形同時、植被、水文效高性、氣候等)模式,土壤特征(土壤類型、層次特征提升、分布)及農業(yè)生產物特性(土地利用高品質、作物生長、產量支撐能力、水利資源優勢、化肥、農藥的使用情況等)特征更加明顯,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的歷史與現(xiàn)狀等情況估算。在調查的基礎上,根據(jù)需要和可能來布設采樣點方便,同時挑選一定面積的對照地塊基礎上。
(2)采樣點的選擇: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間分布上具有較大的不無均勻性,需要在同一采樣地點作多點采樣應用領域,再混合均勻保持競爭優勢。當采樣地點的面積不大(1000m2---2000m2以內)時,可在不同方位上選擇5---10個有代表性的采樣點發展機遇,采樣點的分布不能太集中長效機製,通常采用下列方法。
(3)采樣深度:一般性地了解土壤受污染情況全技術方案,采取深度約15cm的耕層土壤和耕層以下(15---30)cm的土樣分享。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,則應按土壤剖面層次分層取樣信息化。在每個采樣點上方式之一,按層垂直向下切取土壤。每個點取厚約1cm的土壤非常激烈,且在每個點上所取的土量要基本相等競爭力所在,采樣完畢后將各點的土樣混合均勻即可。如要測定重金屬領域,則應將和金屬采樣器接觸分剝去溝通機製。
(4)采樣時間:采樣時間視測定的目的而定。若為了了解土壤污染情況註入新的動力,則可隨時采集土樣測定領先水平;若為了了解在該田塊上生長的植物污染狀況,則可在植物收獲季節(jié)同是采集土壤和植物樣品雙重提升。
(5)土樣數(shù)量:一般要求采樣1kg左右戰略布局。由于土壤樣品不均勻需多點采樣而取土量較大時,應反復以四分法縮分至所需量表現明顯更佳。
(6)注意采樣點不能選在田邊狀態、路邊和糞堆邊。
(7)經縮分所得的土樣應裝入塑料袋中指導,同時做做好記有采樣地點廣泛認同、日期、樣品情況流動性、采樣人等項目的標簽鍛造。